【转贴】佛学小故事三则
有两个比丘为了晚上睡觉的事情,彼此起了争执。甲向乙抗议,他上床就寝时,动作太粗鲁,影响别人的清修。乙争辩说,不过是小小的声音,何必小题大作,上床睡觉和修行又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比丘为了此事争论不休,传到佛陀的耳中。有一天晚上,佛陀召集僧团的大众。佛陀说:「修行的人,心柔软敏锐,时时保持正念的觉知。不论是动止语默,乃至开门关门,上床下床的举措,内心还是保持清净光明,不被散乱之魔扰乱」。
成道觉悟不在背诵千偈,在于日用中,念念用心,不干扰别人。每天晚上上床休息时,也必须具足七法。
一、不可盘踞床身,要右而卧。
二、不可匍伏身体,慵懒怠惰。
三、不可大声拂床,干扰他人。
四、不可卧床出声,令他人烦恼。
五、不可叹息思惟,世间俗事。
六、不可如狗群卧,丧失威仪。
七、不可贪恋睡眠,退失道业。
比丘们听了,个个心开意解,对于生活的细节,不敢轻视,因为他们了解到,烧茶煮水、搬柴挑石,都蕴藉着悟道的因缘时机。
开悟因缘时时有,不一定在二千多年前印度的菩提树下,每一个念头的来去,只要我们不被迷失,不随波逐流,当下就是成道的菩提树林。
念佛不如修心
中国古代有个读书人,他的妻子拜佛甚勤,每天都在佛堂前花很长时间诵经念佛。有一天,他又听到妻子在佛堂上不断的念着:“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于是便想跟妻子开个玩笑。
他坐在厅堂边上,忽然唤着妻子的名字,妻子听到后便停止念佛而回头问他:“有事吗?”他笑着说:“没事、没事”。
妻子没好气的继续敲着木鱼、诵经念佛。没多久,这个读书人又在旁边轻轻呼唤着妻子的名,妻子本不想理会,可是实在忍不住了,回头问说:“你到底有什么事呢?一直叫我?”读书人笑笑,挥着手说:“没事、没事”。
再过一会儿,读书人又在旁边轻声叫着妻子。妻子继续唸诵,不予理会。但读书人还是不断的呼唤着她,终于她放下木鱼,走过来问丈夫说:“你到底有什么事呢?为何一直吵我,让我无法好好诵经念佛呢?”读书人这才站起来说:“太太,我才叫你的名字三次,你就感到厌烦了。那么,你每天对着阿弥佗佛唸了这么长时间,那阿弥佗佛祂不会感到厌烦吗?”
后记:人想通过诵经念佛的形式,让神佛知道自己的虔诚,却不知好好修心向内找,只知在形式上做个样子。如此这般,只求“有口无心”式的追求形式上的膜拜,却不在自己的心里虔诚的修心向佛,那神佛能接受你的诵经念佛吗?
善恶一心
波罗奈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结婚多年,他的妻子终于怀有身孕,因为是头一胎,整个家族都期待新生儿的降生。怀孕的期间,妻子的性情比平常仁善柔和,对仆役也亲切宽厚。
月满之际,产下男婴,形体端正,深获父母和族人的喜爱。七天后,长者施设美膳,邀请亲戚好友同乐,并礼请全国有名的相师,为新生儿取名。长者抱着孩子,在千万亲友的欢呼声中走出来。相师问说:「这个孩子受胎时,有什么祥瑞的感应吗?」长者回答:「受胎时,他的母亲自然和善无镇。」相师为孩子取名为「善求」。乳哺长大,个性慈愍,不伤禽兽,看到病苦乞者,常常央求父母救济。
善求三岁时,母亲又再怀孕。在一个乌云密布,天色晦暗无光时,母亲生下他的弟弟。初生儿的形体丑陋,稍有不遂其意,即忿怒号哭。长者惊讶孩子五官的丑恶,立刻派人延请相师前来。相师问说:「这个孩子受胎时,母亲有什么异样吗?」长者回答:「母亲怀他时,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相师为孩子取名为「恶求」。恶求长到会走路时,就喜欢践踏蝼蚁小虫,个性残酷又嫉妒,只要父母抚触哥哥善求,流露关怀之情,他就上前扑打推挤哥哥,不让善求接近父母。
两个兄弟,天攘之别,一个宛如炳然的日月,一个却似腐败的朽木。直到善求二十岁,恶求十七岁,父母为了让他们学习独立,要兄弟二人各自带着五百侍从,一起入海求索宝物。善求的队伍在前领导着,一路浩浩荡荡的前进,他们都怀有一股年少离乡的豪气和梦想。
路途中,善求不幸遇到盗匪,抢夺他们的车骑财物和所有的粮食。众人饥渴交迫,正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在空旷的泽地上,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善求和五百侍从,跪着祈祷树神的救济。树神现身说:「由于善求平时的仁和慈愍,因此感应神的救助。只要你们斫去我身上的枝叶,所须当出,满你们所愿。」善求斫去一枝,美饮流出。斫第二枝,种种食出,百味具足。斫第三枝,出诸妙衣,种种备具。斫第四枝,种种宝物,悉皆具足。善求他们承接树神的赐与,装驮悉满,所须尽办,无有乏少。众人在跪谢树神的恩德后,准备走出树林,踏上返乡的路。
后到的恶求看到哥哥获得如此充足的收获,心想,这棵树的树枝能出种种好物,更何况它的根呢?我如果砍伐它的根,一定会得到比哥哥更殊妙的宝物。于是恶求令人砍伐树根。善求告诉弟弟说:「这棵树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在饥乏无援时,承蒙树神的救济,得以有命!你为什么要砍伐它!」善求苦苦哀求弟弟,放下砍树的恶念,但是被贪欲蒙蔽良知的恶求,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善求实在不忍心看到树身颓倒丧命的一幕,因此率领着五百侍从回家。
当树倒地,恶求及众人兴奋的挖掘树根时,五百罗刹涌地而现,取此恶求等心肝骨髓,尽食无存。
善求恶求,都在我们这颗心居住,一个是清净满月,一个是阴霾黑云。如天上之月,有时新月如钩,有时一川银焰。月体始终一如,毫无亏损,只是浮云覆盖,令满室黯淡。
善求感恩树神出美饮甘露,百味食馔,上妙香衣,珍稀宝物。恶求伐树掘根,使他们丧命的不是恶面罗刹,而是他们内心的罗刹鬼怪,早就噬尽他们的良知,他们的道德。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