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234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5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无 垢 优 婆 夷 问 经

後 魏 中 印 度
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
    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
     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优婆夷!不放逸行懈怠心不?」
    优婆夷言:「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汝当云何不懈怠耶?又汝云何不放逸行?」
    无垢优婆夷白佛言:「世尊!我常早起扫佛塔地,扫已涂治四厢四处,清
              净涂已,散华烧香,如是供养,然後入房,既入房
      已,次复入禅,修四梵行,不离三归,受持五戒,
    常恒如是,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无垢优婆夷作是语已,
     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未知扫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四厢涂治
           ,所有善根得何福报?散华烧香,供养佛塔,所有善根得
           何福报?禅四梵行,三归五戒,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唯愿
    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扫佛塔地,得五福报,何等为五?
     一者自心清净,他人见已生清净心。
     二者为他人所爱。
     三者天心欢喜。
     四者集端正业。
     五者命终生於善道天中。
    无垢当知:扫佛塔地,福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圆轮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
        ,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弗婆提,
         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化乐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半月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
        ,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瞿陀尼,
         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兜率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於佛塔边,四方涂地,散花烧香
        ,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郁单曰,
         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炎摩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人面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
        ,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阎浮提,
         富乐自在,寿终生於三十三天。
    无垢当知:此涂塔地,散花烧香,所有善根,果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
         我说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
         後得涅盘。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
         尽涅盘。何以故?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
         得果报,唯除涅盘,更无处受,以福多故。」
    世尊尔时如是说已,无垢优婆夷心生疑念,默而无言。尔时世尊知心念已,即
     从面门,出广长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并二鼻已,遍覆虚空,覆虚空已,还
    摄入口,摄入口已,
    复语无垢优婆夷言:「汝颇曾见妄语之人、两舌恶口绮语之人,有如是色舌
              相以不?」
    尔时无垢优婆夷既闻是语,从坐而起,合掌
    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见也。有实语者,未有此舌,况妄语人。唯除如来
    应正遍知,无始已来,常实语故,得如是舌。」
    尔时无垢优婆夷知佛实语,离疑心喜,以偈赞曰:
    我於千亿劫 不曾忆念见 如是胜法宝 不忆曾供养
    我今日得见 如是世间灯 既如是见已 得闻第一法
    尔时世尊偈答无垢优婆夷曰:
    汝闻已成圣 此真胜法宝 清净寂静法 得入涅盘城
    世尊说已,无垢优婆夷心大欢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会、天
     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说已,赞言善哉!
    此经人天因 亦是涅盘道 行者向人天 亦趣涅盘门 
    译此经功德 普施诸众生 愿速修因道 得人天涅盘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1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31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长 爪 梵 志 请 问 经

大唐三藏法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 山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 刍 
     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
     非人等,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
    鲜白,梵行之相。
   
    尔时有一长爪梵志,来诣佛所,策杖而立。
    问言:「乔答摩!汝曾实作如是宣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
        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耶?』」
   
    佛告婆罗门:「我作是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族
           ,业为所依。』」
   
    婆罗门曰:「若如是者,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金刚不坏坚固
          之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杀害有情命根,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偷盗他人财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具足色力诸根圆满。」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女人欲染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妄语诡诳於人,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威仪庠序,如师子行。」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诸酒放逸之处,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微妙相好庄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歌舞倡艳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上妙香气芬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香花璎珞庄饰,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受用金刚胜妙之座。」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远离高床大床骄恣之物,由彼业力,今获
           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四十牙齿鲜白齐平。」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非时饮 诸食,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顶上肉髻圆满姝好。」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於三宝二师沙门婆罗门父母尊长,应恭敬处,
           五轮著地,以无慢心虔诚致礼,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时婆罗门见佛为说因果不虚,白言:「乔答摩!此名何福?云何受持?」
   
    佛言:「此名八支净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复长时,从师受持,获果如是
        。」
   
    尔时长爪梵志,既於佛所,闻说八支日夜净戒,由先远离鄙恶业故,便能
    获得胜妙庄严,深心信受,欢喜踊跃,即於佛前舍高慢心,投杖于地,
    合掌恭敬,礼佛双足,
    白言:「世尊!我今始知善恶之业感报不虚,我从今日乃至尽形,归依
        佛陀两足中尊;乃至尽形,归依达磨离欲中尊;乃至尽形,归
        依僧伽诸众中尊;我受八支近住净戒,始从今时,乃至明旦日
        出已来,於其中间,不害一切命、不盗他财物、不 不妄语、
        饮酒放逸处、花庄及歌舞、高大非时食,我今悉远离,受持净
        八支。」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佛告婆罗门:「善哉善哉!如是应作,如是应持。」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婆罗门及 刍众、诸人天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2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47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妇 人 遇 辜 经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时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抱
    ,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妇乘车
    载二子,当诣舍卫,中路食息并牧牛,时有毒蛇,缠绕牛脚,牛逆离圈
    ,其夫取牛,欲得严发,见牛为毒蛇所杀,蛇复舍牛,复缠夫杀,妇遥
    见之,怖惧战栗,啼哭呼天,无救护者,日遂欲冥,去道不远,有流河
    水,水碓有家居,妇迫日冥,惧为贼所劫,弃车将二子到水畔,留大子
    著水边,抱小子渡水,适到水半,狼食其子,子叫呼母,母时还顾见子
    ,为狼所 ,惊惶怖惧,失抱中子,随水堕流,母益懊恼,迷惑失志,
    顿踬水中,堕所怀子,遂便渡水,问道行人:「我家父母为安隐不?」
    行人答曰:「昨家失火皆烧,父母悉尽无余。」又问行人:「我夫家姑
     为安隐不?」行人答曰:「昨有剧贼,伤害其家,姑 皆死,无完在
    者。」其母闻之,愁忧怖惧,心迷意惑,不识东西,脱衣裸行,迷惑狂
    走,道中行人,见大怪之,谓得邪病,鬼神所娆乎?或谓愁忧迷惑失志
    ,或有唾贱舍避之走,或有怜伤愍念哀之。时佛在舍卫只树给孤独精舍
    ,时妇驰走,而往趣之,过只树园。
   
    尔时世尊,大会说法,四辈弟子,诸天龙神,十方一切,皆悉听经,诸佛
     之法,盲者见佛,皆得眼目,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疾病除愈,#劣强
         #字为左兀右王
    健,被毒不行,心乱得定。时妇见佛,意即得定,不复愁忧,自视裸形
    ,惭愧伏地,佛呼阿难,取衣与妇,即时受教,则取衣与妇,著衣竟稽
    首佛足,却坐一面,佛即说经,为现罪福,人命无常,合会有别,生者
    有死,无生不终,一切本空,自作起灭,展转五道,譬如车轮,已解本
    无不复起分。妇闻佛言,心开意解,即发无上正真道意,即时得立不退
    转地,愁忧除愈,如日无云。
   
    佛说如是,四辈欢喜,诸天龙神,稽首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3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2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说孛经钞

吴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太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平正,多众果树,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 、蜂、蚊、虻、蝇、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
    持五戒:不杀、不盗、不 、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
    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偏行地,唯只园好,因从请买。
   
    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
   
    须达曰:诺!听随价数。
   
    只曰:我戏言耳!
   
    讼之纷纷。
   
    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
   
    遂听与之。
   
    须达默念:何藏金足?
   
    只谓其悔,嫌贵自止。
   
    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
   
    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
   
    只曰:教齐斯止,勿复出金,园地属卿,我自欲以树木献佛。
   
    因相可适,便立精舍已。各上佛。佛以千二百五十沙门,俱止其中,是故名只树给孤独园
    也。
   
    其王名卑先匿,举宫中及人民,皆共事佛,奉诸沙门衣食、床卧、疾药所宜。
   
   
    世无佛时,诸异皆兴。譬如昏夜,炬烛为明。天下有佛,众邪皆歇。喻若日出,火复无
    光。国中本共事五百异道人,异道众邪,是时皆废。诸异道人,乃共嫉妒,谋欲毁佛,
    以望敬事。
   
    其女弟子,名孙陀利,曰:师莫愁也,我能令人,不复敬佛,事师如故。便从今始,欲
                日日妆梳衣服,往诣佛、诸沙门所。至一月後,可默杀我,
                埋只树间,佯行求索。众人当言:数见此女,往来精舍。即
                诣王告,乞吏搜索。啼哭出尸,道其 乱,无戒行意。国人
                闻是,必当舍佛,来事诸师。
    诸师言善。       
   
    女如其言,往来一月。
   
    师使四人,共杀埋之。
   
    分布求已,诣阙告言:生亡一女,众人悉见,日日往来诸沙门所,乞吏搜求!
   
    王即敕外部吏与行。
   
    诸师乃佯徘徊再三过,出尸举载,偏行啼哭。曰:沙门之法,戒当清净,反 人妇。恐
                          事发觉,杀而藏之,有何道哉?
   
    国人闻此,多有信者,惟得道之人,知诈伪耳!
   
    佛於是乃敕诸沙门,且勿入城,七日之後,事情当露。
   
    至八日旦,佛使阿难,至巷说曰:妄语谗人,天令口臭;诈诬清白,死入地狱,痴虐自
                   怨,长夜受苦。
   
    国人闻之曰:沙门必清净,故佛说此语耳。
   
    王使人微密伺之,见异道家窃相劳贺,共赐四人。
   
    异道人法,知经多者得分多,一人顽 ,得分独少。怒曰:当反汝事,自共杀人而诈诬
                              佛,反与我少。
   
    伺人得之,牵将上闻。到以实对,即收谋者。
   
   
    王与群臣,俱出诣佛,给孤独氏,诸清信士,及国人民无数,皆行诣佛。到已,作礼毕,
    各一面坐。
   
    王叉手白佛言:间闻此谤,莫不惘然,惟佛至真,清净无量,不识其故,何缘有此?
   
    佛告王曰:诽谤之生,皆由贪嫉,而此久有,非适今也。
   
    王曰:愿欲闻之!
   
    佛言:宿命无数世时,我为菩萨道,常行慈心,欲度脱万姓。
   
       时有蒲邻奈国,广博严好,人民炽盛。中有梵志,姓瞿昙氏,才明高远,国中第一
       。有三子,其小子者,端正无比。父甚奇之,为设大会,请诸道人,中外亲戚,抱
       儿示之。众相师曰:是儿好道,有圣人相,必为国师,因名为孛。
   
       孛幼好学,才艺过人,悉通众经及天下道术九十六种。死生所趣、山崩地动、灾异
       祸福、医方镇厌。无所不知。能却 心,消伏蛊道。武略备有,而性慈仁。
   
       瞿昙没後,二兄嫉之,数求分异,曰:孛幼好学,事师消费,与分当少。   
         
       母怜念之,数晓二子,二子不止。
   
       孛见兄意盛,自念人生,皆为贪苦。我若不去者,兄终不息。因自报母,求行学道
       ,母便听之。 
   
       孛即去,近明师,作沙门。於山中自得四意止:
       一、慈众生,如母爱子。
       二、悲世间,欲令解脱。
       三、解道意,心常欢喜。
       四、为能护,一切不犯。
   
       复得四意,诸佛所誉:
       一、制贪 。
       二、除恚怒。
       三、去痴念。
       四、得乐不喜,逢苦不忧。
   
       又绝五欲:
       目不贪色。
       耳不贪声。
       鼻不贪香。
       舌不贪味。
       身不贪细滑。
     
       能以智慧方便之道,顺化天下:
       使行十善。
       孝顺父母。
       敬事师长。
       诸疑惑者,令信道德。
       知死有生。
       作善获福。
       为恶受殃。
       行道得道。
       见忧厄者,为解免之。
       疾病者,为施医药。 
   
       服孛教者,死皆生天。其有郡国,水旱灾异,孛至即平,毒害悉除。
   
    时有大国,安乐饶人,王名蓝达。所任四臣,专行邪谄、 、盗、奸、欺,侵夺无厌。 
    民被其毒,王不觉知。
   
    孛愍伤之,往到城外,从道人沙陀,寄止七日,乃入城乞食。
   
    王於观上,见孛年少,仪容端正,行步有异,心甚爱敬,即出问讯。
   
    王曰:愿道人留住,我有精舍,近在城外,可以中止,当给所须。
   
    孛曰:诺。
   
    王喜曰:意欲相屈,明日已去,日日於宫食。
   
    孛曰:善。
   
    王还向夫人说:孛非恒人,汝明日当见之。
   
    夫人心喜,床下有犬,犬名宾只,闻之亦喜。
   
    明旦,孛来入宫,王与夫人,迎为作礼。与施金床,氍毹(翕毛)(登毛)。孛欲就坐,
    犬前舐足。王自起行澡水,敬意奉食。已而俱出到外精舍,孛为王说治国正法,王大欢喜
    ,因请孛留,令与四臣共治国事。
   
    四臣愚怯,不习战阵,自知贪浊,常恐王闻。
    一臣曰:人死神灭,不复更生。
    一臣曰:贫富苦乐,皆天所为。
    一臣曰: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臣自恃,知占星宿。
    然皆佞谄,不为忠正。
   
    孛性聪明,高才勇健。仁义恭敬,信顺寡言。言常含笑,不伤人意。清净无欲,节色、
    少事、其政不烦。预知灾异。能役使鬼神、却起死人。爱民如子,教之以道:不得酗(
    酉永)、游猎畋渔、弹射鸟兽、杀盗 欺、谗骂佞嫉、诤怒妖疑,皆化使善。其为政後
    ,国界安宁,风雨时节,五谷丰收。众官承法,不复扰民。
   
    孛体无为,独贵奉佛。沙门四道,朝暮诵习。及其姊子,亦贤有志,常师仰孛。国好学者
    ,多依附之。王无复忧,一以委孛。
   
    四臣畏忌,不得纵横,兴嫉妒意,谋欲治孛。
   
    共合财宝,人一亿数,伺王出时,以上夫人而自陈曰:臣等至意,奉家所有,及身妻子,
                            当为奴婢,欲白其事,愿蒙听省。
   
    夫人贪得,受其好宝,答谢四臣曰:便可说之。
   
    四臣对曰:王所幸孛,被服粗陋,似乞人耳!见任过重,不念国恩,日道夫人恶。教王远
         房室。窃念夫人,宜其少壮,当有立子。今若失时,当绝国嗣。愿熟思惟,不
         除孛者,当後有悔。
   









































    夫人恚曰:王信此人,不知其恶,各且还归,今自忧之,比令明日,使不见孛也!
   
    夫人遗四臣出,即以栀子黄面,乱头却卧。
   
    须臾王还,内妓白王,夫人不乐。王素重之,入问再三,夫人不应。
   
    王即怒曰:何人有罪,应诛戮者,汝欲使我罪谁耶?
   
    夫人垂泣曰:王会不用我言耳。
   
    王曰:便说,不违汝也。
   
    夫人即曰:王旦适出,孛来谓我,「今王老耄,不能听政,国中吏民,皆伏从我,可以图
         之,共此乐也!」今反为此乞人所谋,我故愁耳!
   
    王闻是语,譬若人噎,既不能咽,亦不得吐。不用恐悔,用之恐乱。念孛助我,已十二年
    ,常以忠正,忧国除患。远近赖之,此国之宝,不可治也。
   
    王曰:今治孛者,後必大乱,为万民故,且共忍之。
   
    夫人自掷床下,举声哭曰:不治孛者,我当自刺,自投楼下,不能见也。
   
    王复晓曰:汝亦知法,此非小事,起共议之。
   
    夫人还坐。
   
    王曰:道人不可刀杖加之,当以渐遣,稍减其餐。明日来者,勿复作礼,擎卷而已。与施
       木床,於殿下坐。炊恶厮米,盛以瓦器。如是惭 ,极自当去。
   
    王说此时,宾只不悦。
   
    夫人明旦,即以王教具敕内厨。
   
    孛来入宫,宾只於床下(口崖) 吠之。
   
    孛见狗吠,夫人擎卷,其所施设,即知有谋。自念:我欲无害於人,人反害我。如是,当
    避入深山耳!小怨成大,不可轻也!彼以阴谋,我宜慎之。凡人身羸行正为强,今我自有
    衣钵、水瓶、革屣、 盖,漉水之囊,斯足用矣!
   
    孛食已,摄物欲去。
   
    王惊起曰:是何疾也!顾谓夫人,乃使我失圣人之意。即前牵,问欲何之?
   
    孛答曰:为王治国十二年矣,未曾见宾只(口崖) 如今也。是必有谋,故欲去耳!
   
    王曰:实有。今见孛意,觉微甚明,愿自(来力)励,当诛恶人,不须去也。
   
    孛曰:王前意厚,而今已薄,及我无过,宜以时去。
       夫盛有衰,合会有离,善恶无常,祸福自追。
       结友不固,不可与亲,亲而不节,久必泄渎。
    如取泉水,掘深则浊。近贤成智,习愚益惑。数见生慢,疏则成怨。
       善交接者,往来以时。亲而有敬,久而益厚。
       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辞,苟合无信。
       接我以礼,当以敬报;待我以慢,当以远避。
       有亲相爱,回相憎者,爱时可附,憎不可近。
       敬以亲善,戒以远恶。善恶无别,非安之道。
       人无过失,不可妄侵。恶人事已,不可纳前。
       人欲疏己,不可强亲;恩爱已离,不可追思。
       鸟宿枝折,知更求栖。去就有宜,何必守常。
     朽枝不可攀,乱意不可犯;人欲相恶,相见不欢。
       唱而不和,可知为薄;人欲相善,缓急相赴,言以忠告,可知为厚。
       善者不亲,恶者不疏。先敬後慢,贤愚不别,不去何待?
       夫人初拜,今但擎卷。若我不去,将见骂逐。
       初施金座,今设木床;初盛宝器,今用瓦瓯;
    初饭粳(米良),今恶厮米。我不去者,且饭委地。
       知识相遇,主人视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银,三宿如铜。
       证现如此,不去何待?
   
   
    王曰:国丰民宁,孛之力也,今弃去者,後将荒废。
   
    孛曰:天下有四自坏-树繁花果,还折其枝; 
              虺蛇含毒,反贼其躯; 
              辅相不贤,害及国家;
              人为不善,死入地狱。是为四自坏。
       
       经曰: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
   
   
   
    王曰:国无良辅,实须恃孛,若欲相委,是必危殆。
   
    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
              为人证佐;
              媒嫁人妻;
              听用邪言。是为四自危。
        
       经曰:愚人作行,为身招患;快心放意,後至重殃。
   
   
   
    王曰:我师友孛,常在不轻,当原不及,莫相捐弃。
   
    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仰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王曰:今我自知,志思浅薄,听用邪言,使孛去也。
   
    孛曰: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
              佞谄之臣;
              妖嬖之妻;
              不孝之子。是谓四不用。
     
       经曰: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嬖妇破家,恶子危亲。
   
   
                  
    王曰:相与爱厚,宜念旧好,不可孤弃也。
   
    孛曰:有十事知爱厚-远别不忘。
              相见喜欢。
              美味相呼。
              过言忍之。
              闻善加欢。
              见恶忠谏。
              难为能为。
              不相传私。
              急事为解。
              贫贱不弃。是为十爱厚。
   
        经云: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
   
   
    王曰:四臣之恶,乃使孛恚,不复喜我。
   
    孛曰:有八事知不相喜-相见色变。
               眄睐邪视。
               与语不应。
               说是言非。
               闻衰快之。
               闻盛不喜。
               毁人之善。
               成人之恶。是为八事。
        
        经云:卒斗杀人,尚有可原,怀毒阴谋,是意难亲。
   
   
    王曰:是我顽弊,不别明 ,恶人所误,遂失圣意。
   
    孛曰:有十事知人为明-别贤愚。
               识贵贱。
               知贫富。
               适难易。
               明废立。
               审所任。
               入国知俗。
               穷知所归。
               博闻多识。
               达於宿命。是为十事。
   
        经曰: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论议知明,谷贵识仁。
   
     
    王曰:自我得孛,中外恬安,今日相舍,永无所恃。
   
    孛曰:有八事可以恬安-得父财。
               有善业。
               所学成。
               友贤善。
               妇贞良。
               子孝慈。
               奴婢顺。
               能远恶。是为八事。
      
       经曰:生而有财,得友贤快;诸恶无犯,有福佑快。
   
   
    王曰:圣人之言,诚无不快。
   
    孛曰:有八事快-与贤从事。
            得谘圣人。
            性体仁和。
            事业日新。
            忿能自禁。
            虑能防患。
            道法相亲。
            友不相欺。是为八事。
   
       经曰:有佛兴快,演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王曰:孛常易谏,今何难留?
   
    孛曰:有十不谏-悭贪。
            好色。
            朦笼。
            急暴。
            抵突。
            疲极。
             恣。
            喜斗。
            专愚。
            小人。是为十。

   



       经曰:法语专愚,如与聋谈;难化之人,不可谏晓。

   

   

    王曰:如我 恣,不能远色,孛得无为,不复与我语乎?
   
    孛曰:人不与语有十事-傲慢。
               鲁钝。
               忧怖。
               喜豫。
               羞惭。
               吃 。
    仇恨。
    冻饿。
    事务。
    禅思。
   
    经曰: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王曰:恶妇美恣,巧於辞令,如有外(女失),卒何用知?
   
    孛曰:有十事可卒知-头乱髻倾。
              色变流汗。
              高声言笑。
              视瞻不端。
              受彼宝饰。
              窥看垣墙。
              坐不安所。
              数至邻里。
              好出野游。
              喜通 女。是为十事。
      
       经曰:妇女难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远而不亲。
   
   
    王曰:人情所近,亲信妇人,不知其恶。
   
    孛曰:人有十事不可亲信-主君所厚。
                妇人所亲。
                怙身强健。
                恃有财产。
                大水渍处。
                故屋危墙。
                蛟龙所居。
                辜较县官。
                宿恶之人。
                毒害之虫。是为十。
       
       经曰:谓酒不醉,谓醉不乱,君厚妇爱,皆难保信。
   
   
    王曰:如孛所语,爱习生恶,是可嫉也。
   
    孛曰:可嫉有五- 口伤人。
            谗贼喜斗。
            谯 不媚。
            嫉妒咒诅。
            两舌面欺。是为五。
   
       经曰:施劳於人,而欲蒙佑,殃及其躯,自遘广怨。
   
   
    王曰:何所施行,人所爱敬?
   
    孛曰:爱敬有五-柔和能忍。
            谨而有信。
            敏而少口。
            言行相副。
            交久益厚。是为五。
      
       经曰:知爱身者,慎护所守;志尚高远,学正不昧。
   
   
    王曰:何者为人所慢?
   
    孛曰:见慢有五-须长而慢。
            衣服不净。
            空无志思。
             态无礼。
            调戏不节。是为五。
   
       经曰:摄意从正,如马调御;无 慢习,天人所敬。
   
   
    王曰:愿孛留意,共还精舍!
   
    孛曰:有十事不延於堂-恶师。
               邪友。
               蔑圣。
               反论。
                (女失)。
               嗜酒。
               急弊长者。
               无反复子。
               妇女不节。
               婢妾庄饰。
   
       经曰:远避恶人, 荒勿友;从事贤者,以成明德。
   
   
    王曰:孛在我乐,四方无事,今日去者,国中必嗟。
   
    孛曰:有八事可以安乐-顺事师长。
               率民以孝。
               谦虚上下。
               仁和其性。
               救危赴急。
               恕己爱人。
               薄赋节用。
               赦恨念旧。是为八事。
       
       经曰:修诸德本,虑而後行;唯济人命,终身安乐。
   
   
   
    王曰:吾常念孛,岂有忘时!
   

    孛曰:智者有十二念-鸡鸣念悔过作福。

              早起念拜亲礼尊。
              临事念当备豫。
              所止念避危害。
              言语念当至诚。
              见过念以忠告。
              贫者念哀给护。
              有财念行布施。
              饮食念以时节。
              分物念以平均。
              御众念用恩赐。
              军具念时缮治。是为十二。
   
       经曰:修治所务,虑其备豫。事业日新,终不失时。
   
   
    王曰:安得大贤,使留孛乎?
   
    孛曰:大贤有十行-学问高远。
             不犯经戒。
             敬佛三宝。
             受善不忘。
             制欲、怒、痴。
             习四等心。
             好行恩德。
             不扰众生。
             能化不义。
             善恶不乱。是为十行。
   
       经曰:明人难值,而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王曰:我过重矣!畜养恶人,使孛恚去。
   
    孛曰:大恶有十五-好杀。
             劫盗。
              (女失)。
             诈欺。
             谄谀。
             虚饰。
             佞谗。
             诬善。
             贪浊。
             放恣。
             酗(酉永)。
             妒贤。
             毁道。
             害圣。
             不计殃罪。是为十五。
   
       经曰:奸虐饕餮,怨谮良人,行己不正,死堕恶道。
   
   
   
    王曰:晓孛不止,使我惭愧。
   
    孛曰:人有十事可惭-君不晓政。
              臣子无礼。
              受恩不报。
              过不能改。
              两夫一妻。
              未嫁怀妊。
              习不成就。
              人有兵仗不能战斗。
              悭人观布施。
              奴婢不能使。是为十。
     
       经曰:世傥有人,能知惭 ,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王曰:吾使今日,知有道者,为难屈也。
   
    孛曰:有十二难-任使专愚难。
            怯弱御勇难。
            仇恨共会难。
            寡闻论议难。
            贫穷负债难。
            军无师将难。
            事君终身难。
            学道不信难。
            恶望生天难。
            生值佛世难。
            得闻佛法难。
            受行成就难。是为十二。
   
       经曰:人命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闻能行难。
   
   
    王曰:今与孛谈,益我有智。
   
    孛曰:略说其要,人所当知!有四十五事-修其室宅。
                       和其家内。
                       亲於九族。
                       信於朋友。
                       学从明师。
                       事必成好。
                       才高智远。
                       宜守以善。
                       富当行恩。
                       治产宜慎。
                       有财当广方业。
                       子幼勿付财。
                       相善与交。
                       苟合莫信。

                       财在县官,当早忧出。

                       买卖交易,以诚勿欺。
                       凡所投止,必先行视。
                       所住当知贵贱。
                       入国当亲善人。
                       客宜依豪,无与强争。
                       故富可求复。
                       素贫勿大望。
                       宝物莫示人。
                       匿事莫语妇。
                       为君当敬贤。
                       厚勇取忠信。
                       清者可治国。
                       趣事能立功。
                       教化之纪,孝顺为本。
                       师徒之义,贵和以敬。
                       欲多弟子,当务义诲。
                       为医当有效验,术浅不宜施用。
                       病瘦随医教。
                       饮食取节便身。
                       知识美食当共。
                       博戏莫财命抵。
                       所施假贷,当手自付。
                       证佐从正,勿枉无过。
                       谏怒以顺。
                       避恶以忍。
                       人无贵贱,性和为好。
                       道以守戒,清净为上。
                       天下大道,无过泥洹。
                       泥洹道者,无生老病死饥寒热,不畏水火、怨
                        家、盗贼。
                       亦无恩爱、贪欲、众恶、忧患悉灭,
                        故曰:灭度。
   
       王当自爱,我今欲退!
   
   
    王曰:孛欲去者,宁复有异诫乎?
   
    孛曰:譬如大水所荡突处,虽百岁後,不当於中立城郭也,其水必复顺故而来。
      
       宿恶之人,虽欲行善,故不当信。本心未灭,或复为非,不可不戒。
   
       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
   
       事皆有渐,智者见微,能济其命。如人健泅截流度也。
   
   
   
    王曰:前後所说,我皆贯心。举国士女,靡不欢喜。旧恶低伏,无敢言者。
       愿闻其言-傥遭异人,何知其明?
   
    孛曰:明者问对,种种别异,言无不善。师法本正,以此知之。
   
       明人之性,仁柔谨悫,温雅智博,众善所仰,无有疑也。
   
       观其言行,心口相应,省其坐起,动静不妄。
   
       察其出处,被服施为,可足知之。
   
       与明智谈,宜得其意。得其意难,如把刃持毒,不可不慎也!
   
   
   
    王曰:欲事明者,不失其意,为之奈何?
   
    孛曰:敬而勿轻,闻受必行。
     
       明者识真,体道无为。知往来古今,一归空无。
   
       人如物化,少壮有老,强健则衰,生则必死,富贵无常。
   
    是故安当念危,盛存无常。
   
       善者加爱,不善黜远,虽有仇恨,不为施恶。
   
       柔而难犯,弱而难胜。明人如是,不可慢也。
   
   
    王曰:尽心爱敬,以事明智,宁有福乎?
   
    孛曰:智者法圣,以行其仁,乐开愚蒙,成人之智。
   
       治国,则以惠施为善;修道,则以导人为正。
   
       国家急难,则能分解。进退知时,无所怨尤。
   
       恩德广大,不望其报。事之得福,终身无患。
   
       王其勿疑!治政之法,不可失道;劝民学善,益国最厚。

   

   

   

    王曰:谁能留孛,我心愁惨,忽忽如狂。
   

       垂泣向孛,忏悔解过。
   

    孛曰:如人不能泅,不当入深水。欲报仇者,不当豫娆。
   
       亲厚中诤,後更相谢;虽知和解善,不如本无诤也。
   
       善不能赏,反听谗言。
   
       我如飞鸟,止无常处。道贵清虚,不宜人间。
   
       如野火行,傍树为 ;激水破船,毒虫害人。与智从事,不当扰也!
   
       草木殊性,鸟兽类分,,白鹤自白,鸬鹚自黑。
   
       我与彼异,无欲於世,如田家翁,生习山薮,与之好衣,为之无益。
   
       天下有树,其名反戾,主自种之,不得食实;他人窃取,果则为出。今王如是。
   
       善安国者,而见驱遂;佞伪败政,反留食禄。
   
       宾客久留,主人厌之,我宜退矣!
   
   
    王曰:人命至重,愿垂忆念,今欲自力,事孛胜前。
   
    孛曰:王虽言之,犹不得施。夫人意恶,我不宜留。
   
       天下家家,皆有炊食,沙门所以持钵乞者,自乐除贪,全戒无为,远罪咎也。
   
   
    王曰:今孛既去,莫便断绝,愿时一来,使我不恨!
   
    孛曰:如俱健者,犹复相见。且欲入山,以修其志。
   
       夫近而相念恶,不如远而相念善。智者,以譬喻自解。
   
       请说一事-譬如有人,以蜜涂刀,狗得舐之,以伤其舌。坐贪小甜,不知疮痛。
   
       四臣如是,但美其口,心如利刀,王其戒之!
   
       自今以後,若有惊恐,常念孛者,众畏必除。
   
   
    孛复言曰:(至鸟)枭乐冢,群鼠粪居,百鸟栖树,鹤处污池。物各有性,志欲不同。
   
         我好无为,如王乐国。器虽 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
   
         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
   
         王当识此,我犹知人言意所趣。如鸟集树,先从下枝,间关趣上。
   
         见宾祗吠,以知中外有谋,意欲厌故,更受新也。
   
    孛曰:请退。
   
    即起出城,王与夫人,啼泣送之,人民大小,莫不号怨。
   
    王行,且问孛:谁可信者?
   
    孛曰:我姊子贤善,可与谘议,时时共出巡行国中,观民谣俗,可知消息。
   
    王曰:受教。
   
    即与傍臣人民,为孛作礼,於是别去。
   
   
    孛去之後,四臣纵横於外,以佞辩为政;夫人於内,以妖蛊事王。
   
    王意迷惑,不复忧国,奢 好乐,昼夜耽荒。
   
    众官群寮,发调受取,无有道理。
   
    征卒市买,不复雇直。
   
    强者陵弱,转相抄夺,至相杀伤,不畏法禁。
   
    良民之子,掠为奴婢。六亲相失,迸窜苟活。灾异相属,王不能知。
   
    风雨不时,所种不收,国虚民穷,饥饿满道。歌谣怨声,感动鬼神。
   
    人民愁怖,亡去略尽,号泣而行,莫不思孛。
   
    孛如 鹰,临众鸟上,压伏奸人,慈育民物,如天帝释。
   
   
    孛姊子道人,远适他郡,见国荒乱,聚落毁坏,人民单索。
    还为王说:大臣不正,放纵劫盗,掠杀无辜,残虐无道。人怨神怒,天屡降灾。
         远近皆知,而王不觉。今不早图,且无复民。
   
   
    王乃惊曰:果如孛戒,我所任者,如狼在羊中,知民当散,如奔车逸马。
         道人既告,何以教之?
   
   
    道人曰:孛去国乱,皆由奸臣,王宜更计,国尚可复!愿一巡行 目见耳闻,当知其实!
   
    王即与道人私出,按行国界。
   
   
   
    见数十童女,年皆五六十,衣服弊坏,呼嗟而行。
   
    道人问曰:诸女年大,何以不嫁?
   
    答曰:当使王家穷困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言非也!王者位尊,何能忧汝?
   
    女曰:不然。王治不正,使国饥荒,夜则困於盗贼,昼则穷於胥吏。衣食不供,谁当嫁娶
       我也?
   
   
   
    王复前行,见诸老母,衣不盖形,身羸目瞑,啼哭而行。

   
    道人问曰:皆有何忧?
   

    答曰:当使国王穷盲如我,快也!
   
    道人曰:是言非也!老目自瞑,王有何过?
   

    诸母曰:我夜为盗贼所劫,昼为吏所夺,穷行采新,触犯毒螫,使我如此,非王恶耶?
   
   
   
    王复前行,见一女子,跪构牛乳,为牛所踏,(足辟)地骂曰:当踏王妇如
                                   我,快也!
   
    道人问曰:牛自踏汝,王家何过?
   
    答曰:王治不正,使国荒乱,盗贼不禁,令我善牛见夺,为弊牛所踏,非王恶耶?
   
    道人言:汝自无德,不能构牛。
   
    女曰:不然,若王家善,孛自当留,国不乱也。
   
   
   
    王复前行,见乌啄虾蟆。虾蟆骂曰:当使恶王见啄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自为乌所啄,王当护汝耶?
   
    答曰:不望护也。王无恩泽,政治不平,祭祀废绝。天旱水竭,故使我身,乌见啄耳!
   
    虾蟆唤曰:知为政者,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不知政者,民物失所
         ,天下怨讼。
   
   
   
   
   
    道人曰:百姓无罪,呼嗟感天,神使虾蟆,降语如此,王自具见。
   
        宜退恶人,改修往来,与民更始。
   
        如种善地,雨泽以时,何忧不熟?
   
    王曰:当今任谁?
   
    道人言:宜急请孛。孛仁圣知时,返国必安。
   
   
    王还,即遣使者入山请孛,言:若孛不还者,当向叩头。道:我自知怨负万民,
   
                  忧不能食,须待孛到。孛素慈仁,忧念十方,知
   
                  我国荒,想必来也!
   
   
    使者受命,往到孛所,稽首白言:大王殷勤,致敬无量。自知罪过深重,违失圣意,
   
                   使国荒乱,百姓穷困。涕泣思孛,不能饮食。愿垂
   
                   愍念,一来相见。
   
   
    孛哀人民故,随使者还。道见死猕猴,故剥取其皮,欲以生语。
   
   
    国人闻孛来,皆出界迎。
   
   
    孛到城外,止故精舍。
   
   
    王出相见,作礼问讯毕,一面坐。叉手谢孛言:空顽不及,虐负万民,请自悔励,
   
                         幸遂原之。
   
    四臣过,耳语。
   
    孛曰:卿等无过,何不公谈?
   
    四臣恚曰:凡为沙门,欲望天福,人皆称善,不当杀猕猴,取其皮也!
   
    孛曰:卿等自迷惑,不别真伪耳!
   
       是非好恶,天悉知之,苦乐有本,不可强力,
   
       为恶罪追,虽久不解,作善福随,终不败亡。祸福在己,愚谓之远。
   
       以我剥皮而杀猕猴,虽此似是,卿曹默默为奸,不止相杀事耶?
   
       言命在天,谓善无益,为恶无殃,祸福之报,自然如响,响应随声,非从天堕,
   
       卿等作恶,岂不自识?
   
       虽欲诬之,自然不听,此非谤我,为自中耳!
   
       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生者,是圣语耶?从意出乎?
   
       自欲为恶,反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夫天之明象,日月星辰,列现於上,谁为之者?
   
   
    四臣默然。
   
   
   
    孛复曰:天地之间,一由罪福,人作善恶,如影随形。死者弃身,其形不亡。
      
        譬如种谷,种败於下,根生茎叶,实出於上。
   
        作形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然之,故柱虽消,火续不灭。
   
        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魂随神行,转生不断。
   
        卿曹意志,自以为高,如人杀亲,可无罪乎?
   
   
    四臣答言:夫荫其枝者,不摘其叶。何况杀亲而无罪?
   
   
    孛曰:然卿难我似是。吾取死皮,汝尚诬之。卿曹所为,法当云何?
     
       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再生。
   
        一人言:苦乐在天。
   

        一人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人自恃,知占星宿。
   
       外阳为善,内阴为奸。譬如伪金,其中纯铜。貌饰美辞,心行谗贼。
   
       如狼在羊中,主不能觉。天下恶人,亦称为道。
   
       被发卧地,道说经戒,专行谄欺,贪利欲得,愚人信伏。
   
       如雨掩尘,群妖相厌;如水流溢,不时入海,多所伤败。
   
       惟有圣人,能济天下,化恶授善,莫不蒙佑。
   
       若善无福,恶无殃者,古圣何故造制经典,授王利剑?
   
       夫行有报,其法自然,善者受福,恶者受殃。
   
       天之所疾,祸无久迟;阴德虽隐;後无不彰。
   
       故国立王,王政法天,任贤使能,赏善伐奸,各随其行,如响应声。
   
       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
   
       信哉!罪福不可诬也!人行至诚,鬼神助之。
   
       恶虽不觉,终必受殃,故当戒慎,远恶知惭。
   
       若皆为善,廪气当同。
   
       不善者多或有不平,或寿不寿,多病少病,丑陋 正,贫富贵贱,贤愚不均。
   
            至有盲聋 哑,跛蹇癃残。百病皆由宿命行恶所致。
   
       其受百福,人所乐者,则是故世善行使然,积德中正,故有日月星辰,有天有人,
   
       帝王豪贵,是明证也!何可无言,应熟思之,勿谓不然!
   
   
    孛说是时,王与臣民,无不解悦。
   
   
   
    孛复曰:古昔有王,名为狗猎,池中生甜鱼,甘而少骨。
   
        王使一人监护,令日献八鱼,其监亦日窃食八鱼。
   
        王觉鱼减,更立八监,使共守护。八监又各日窃八鱼。守之者多,鱼为之尽。
   
        今王如是,所任不少,为乱益甚。
   
        譬如人摘生果,既亡其种,为之无味。
   
        王欲为治,不用贤人,既失其民,後又无福,治国不正 则使天下有诤夺之心。
   
        如人治产,不勤用心,则财日耗。
   
        国有武勇习战阵者,不足其意,则弱其国。
   
        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则贤者不归,死则神不生天。
   
        掠杀无辜,使天下怨讼,则天降灾,身失令名。
   
        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现世安吉,死得生天。
   
        譬如牛行,其导直正,余牛皆从。
   
        贵贱有导,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
   
        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
   
        如是则世世豪贵,後可得泥洹之道。
   
   
   
    众坐皆喜,称善无量。
   
   
    王即避座,稽首白言:今孛所语,譬如疾风,吹却云雨,幸本慈念,垂化如前。
   
   
    孛即起行,随王入宫,四臣愚痴,於是见废。
   
   
    孛复治国,恩润滂流,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人民欢喜,四方云集,上下和乐,遂致太平!
   
   
   
    佛言:时孛者,今我身也是。
   
       姊子道人,则阿难是。
   
       时王蓝达,今卑先匿是。
      
       时夫人,则好首是。
   
       时犬宾只者,车匿是。
   
       时四大臣,则今四道人杀好首者是。
   
       时语虾蟆者,今得罗汉沤陀耶是。
   
       我为菩萨,世世行善,勤苦积德,无央数劫,为万民故,今自致得佛,所愿皆得。
   
       诸值我时,闻经法者,宜各精进,为善勿懈。
   
   
   
    佛说是已,有三亿人得践道迹,皆受五戒,欢喜奉行!
14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26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
    时毕竟。
   
    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
    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
    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树下
    ,时诸比丘,取果食之。
   
    佛语阿难:「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
    言:「何等宿缘?此诸弟子,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开化未闻。」佛告
    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善听。」
   
    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人
    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
    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
    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
    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
    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
    愚蒙,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
    ,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
   
    阿难白佛:「云何为慈?」
    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道意;三心常欢
    喜;四为能护念,一切不犯。是为慈心者也。」
   
    佛语阿难:「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善
    瞠恚人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专愚,不教人故;为人 哑,谤
    毁人故;为人聋盲,不喜听受经法故;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为人卑
    贱,不礼三宝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裸国中者,喜轻衣搪突塔
    寺精舍故,生马蹄国中者,喜著屐佛前行故;生穿胸人国中者,布施作
    福,悔惜心故;生?鹿 麂中者,喜惊怖人故;生堕龙中者,喜调戏人
    ?字为上鹿下章音ㄓㄤ
    故;身生恶疮,治之难差者,喜鞭打众生,不以理故;人见欢喜者,前
    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遭县官系闭牢狱,
     械其身者,前世为人,笼系众生,不从意故;为人唇缺者,前世钓鱼
    ,鱼决口故;闻好言善语,心不乐闻,於中两舌,乱人听受经法者,後
    堕耽耳狗中。」
   
    佛语阿难:「世有愚人,闻说法语,心不餐采,後堕长耳驴马之中;悭贪
    独食,不共饥者,食後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贪穷饥饿,衣不盖形,食
    不供口;好食自 ,恶食施人,後生猪?蜣 之中;喜劫夺人物者,後
                     ?字为左虫右屯
    堕羊中,生剥其皮,偿其宿罪;好喜杀生者,後为水上蜉蝣虫,朝生暮
    死;好喜盗人财物者,後堕奴婢牛马之中,偿其宿债;好喜淫他人妻女
    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当堕鸡鸭中
    ;好喜妄语,传人恶事,死入地狱,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
    出堕鸱枭鸲鹃鸟中,人闻其鸣,莫不惊怖,皆言变怪,咒令其死;喜欢
    酒醉犯三十六失者,堕沸屎泥犁之中,出生堕  中,後还为人愚痴,
    生无所知,夫妇不相和顺,数共斗诤,更相驱遣,後堕鸠鸽中;贪人力
    者,後堕象中。」
   
    佛语阿难:「州郡令长,食官爵禄,或人无罪,或私侵人民,录名系缚,
    鞭打捶杖,强逼输送,告诉无地,枷械系闭,不得宽纵,後堕地狱中,
    身受痛苦,数千亿岁,罪毕乃出,当堕水牛中,贯穿其鼻牵船挽车,大
    杖打扑,偿其宿罪。」
   
    佛语阿难:「为人不净,从猪中来;为人悭贪不能廉洁,从狗中来;为人
    刚强狠戾自用,从羊中来;为人腥臭,从鱼鳖中来;为人凶恶含毒心解
    者,从蝮蛇中来;好喜美食,喜杀害众生,无有慈心者,从豺狼狸鹰中
    来;为人短命,胞胎伤堕,生世未几,而早命终,堕在三涂,数千万劫
    。」佛言:「此辈前世为人,好喜射猎,焚烧山泽,探巢破卵,施捕鱼
    网,杀一切众生,贪其皮肉,以自食 ,多短命报,世世累劫无有出期
    ,慎之慎之!痛不可言。」
   
    佛语阿难:「凡作功德,皆应身为,烧香福会,转经行道,不得倩人,咒 
    愿若虚,如倩人食,岂得自饱,能不饥耶?若烧香鲜洁,逮萨云:『若
    香摄一切相,然灯续明,得三达智,无所 碍。』娆香斋食,读经达 
    ,以为常法;布施得福,诸天接待,万恶皆却,众魔尽除,无敢当者;
    懈怠之人,安隐谐偶,无精进心,一朝疾病,有不吉利,便欲烧香,方
    云作福,诸天未降,众魔故前,竞共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
    精进,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
    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
   
    佛时颂曰:
    贤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将 施一得万倍 安乐寿命长 
    今日大布施 其福不可量 皆当得佛道 度脱於十方
    因缘合会谁为亲 五戒十善除去瞠 不望他许自为亲 世间荣乐如浮云
    展转五道如车轮 莫计寿命惜金银 天地尚坏何况身 奉持经戒是大珍
    勿贪财色辱误人 三界众生如群羊 来去五道身坏伤 命速流水何有常
    作恶甚近受罪长 泥犁地狱沸镬汤 制心刚意离祸殃 犯罪入中痛难当
   
    佛告阿难:「世人无智,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乃
    至今身,罪福应报,犹观掌中琉璃珠,内外明彻,无狐疑想。」
   
    阿难前整衣服,为佛作礼,而白佛言:「演说此经,当何名之?」
   
    佛语阿难:「此经名为轮转五道,亦名罪福报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
    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涂八难之处
    ,得戒定慧。」
   
    佛说经竟,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七百比丘尼,得须陀洹道;八百罗汉,
    得菩萨道;诸天龙神、是时树下清信士万二千人、清信女六千人,悉履
    道迹;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得阿那含道。
   
       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法,皆言:「善哉!」即起作礼, 佛三匝
        ,欢喜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5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43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慢 法 经

西晋沙门法炬 译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後衰丧不利者。」
   
    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佛语阿难:「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
     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
     ,常为诸天善神侍卫拥护,所向谐偶,财利百倍,众人所敬,後当得
     佛,何况富利。如是人辈,事佛为真佛弟子;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
     师,亦无经像,又复不礼敬、不知不解,强教人受法戒,无有至信,
     受戒之後,故复犯众戒,心意蒙冥,犹豫不肯读经,行道作福,乍信
    乍不信,复不能念斋日,烧香燃灯作礼,故复瞠恚 呼骂詈,出入咒咀
    ,口初不合,心怀憎嫉,使人杀生,眼见经像,无有敬礼之心。若其
    有经,趣挂著壁,或掷床席之上,或著衣被弊箧器中,或以妻子小儿
    不净手弄之,烟熏屋漏,不复瞻视,亦不烧香然灯向之作礼,与外经
    书无异,善神离之,恶鬼得其便,随逐不置,罔衰病之,适得疾病也
    ,恐怖犹豫,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故复疾病也?』不能自信,
    呼使至医师,医师卜问 解除镇厌无益,遂使祷赛邪神,众过遂增,
    妖魅恶鬼,屯守其门,遂使丧衰死亡,不离门户,财产衰耗,家室病
    疾,更相注续,不离床席,命终罪辜,牵堕泥犁中,当被考治谪罚,
    无有岁数。是人但坐不能专一,志意犹豫,无所专据,不信佛法,故
    得其罪殃,衰耗如是。世间人不知佛法者,谓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
    其人行自不正,违犯佛经戒,心专行恶,众态具足,身自招之,无有
    与者。」
   
    阿难闻之,便头面著地,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6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00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
   
    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罗羡那。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
    。时此王子与诸 女,在阁楼上共相娱乐,耽於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
    不久命终。却後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
    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於地狱。」
   
    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
    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
    恭敬心,白八难言:「善哉,好亲友来,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今当
    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故
    ,默然无言。
   
    王子又言:「 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
    所说,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
    今善听,却後七日,汝当命终,汝若於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
    者,命终或当堕地狱中。佛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如火烧
    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
   
    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
    家,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阿难可
    之。
   
    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
    便命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 罗羡
    那比丘,今已命终,神生何处?」
   
    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伽众
    妙音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 罗羡那比丘,畏於生死地狱苦故
    ,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王天,为北方天王
     沙门子,恣心受於五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 女,共相娱乐,寿五
    百岁。五百岁已,命终转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
    ,天妙 女,恣意千岁。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声音味
    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命终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五欲快
    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
    。命终往往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受种种五欲妙乐,於 女中,化应
    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命终生他化自在天,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
    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乐众乐之藏,受此乐
    时,心极迷醉,具足受於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是受乐,於六欲天,
    往来七反。」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
    ,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
    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
    ,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於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
    辟支佛,名 流帝,於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诸群
    生种於三乘解脱因缘。」
   
    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
    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
    世尊,具尽告示。」
   
    佛告阿难:「汝若具满於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
    时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
    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於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
    ,於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是故,阿难
    ,汝满百岁,尽寿问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尽。」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
    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
    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
    ,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
    ,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於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
    报,亦不可尽,於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
    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
    ,由障出家故。」
   
    「於此清净智慧镜中,为於解脱诸善法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
    脱处,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见涅盘,由毁
    出家故。」
   
    「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覆
    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
   
    「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
    ,不见正道。」
   
    「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
    缘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见佛法身。」
   
    「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
    於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
   
    「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
    为作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盘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
    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盘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
    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
   
    「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盘城,所生
    常盲。」
   
    「若复有人满白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於此阎浮提
    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
    ,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颠倒 乱姊妹女,不应 处强生悭嫉,此中罪报,不可计限
    。」
   
    「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
    出家因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於前,复倍百劫。」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毗罗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
    ,当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尔许福
    ?」佛告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於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
    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後人中,
    生福乐家,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
    支佛。」
   
    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
    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盗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
    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
    。後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
    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
    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
    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
    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17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7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布 施 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二十一、以花 施:得脱贪瞠痴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瞠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 碍,证寂灭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三十七、以无住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 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
   
    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
      应、远於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
      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
      愿,获其报应:
      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
                      安乐之报。
      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
      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
      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
      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
      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
      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
     盗、不 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瞠、不痴
     。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
      喜见、亲友和睦、不坠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
      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
      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
   
    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8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32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嗟?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宋西天中印三藏传教大师法奉诏译
  
    注:?字为左革右蔑(以下经文中均以?代该字)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俱。
   
    是时有一天子名嗟?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
    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华 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
    悉皆汗流。时嗟?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於地,悲哀啼泣而作
    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池,苦哉!苦哉!洗浴之池,苦哉!苦
    哉!宝车与 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
    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
    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是时有余天子见斯事已,往帝
    释所白言:「天主!彼嗟?曩法五衰现前命余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
    泣,作如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洗浴等池,苦哉!苦哉!宝车
        及 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
        迦华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
        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天王!我见是已,心甚伤切,故来告白
    。」尔时帝释天主心悲愍故,往嗟?曩所而告之言:「天子!云何而汝
    贤者宛转於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时嗟?曩法忽闻是
    语,从地而起,整服肃容,合掌而立,白帝释言:「天主!我今寿命惟
    余七日,命终之後堕阎浮提王舍大城,以宿业故,而受猪身,天主!既
    受往身於多年中食 粪秽,我观此苦,是故愁忧。」
   
    尔时帝释天主闻是语已,心甚悲愍,告嗟?曩法天子言:「贤者!汝可诚
    心归命三宝,应作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
    尊。」时彼嗟?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 尸迦!我
    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
    ,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
    天子生於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
    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
    ;乃至四大王众天及忉利天尽彼观察,都不能见。尔时帝释天主既不能
    见已,心生疑虑,於是帝释往只树林,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彼嗟?曩法天子五衰现前,命在七日,宛转於地,
        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我时到彼,见此事已,而问之言:『
    云何贤者悲啼懊恼憔悴若此。』时嗟?曩法而告我言:『我今寿命惟余
        七日,命终之後堕阎浮提,生王舍城,而受猪身,於多年中以诸粪秽而
        为食 。』我闻此说,心极悲愍,乃告之言:『今汝贤者!欲脱斯苦,
    当归命三宝,作如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
    。』时嗟?曩法以死怖故畏傍生故,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两足尊、
        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曩法受三归竟而後命终。世尊
    !我今不知彼嗟?曩法托生何处。」
   
    尔时世尊以正遍知告帝释言:「 尸迦!今嗟?曩法天子已生睹史多天受
    五欲乐。」尔时帝释天主闻佛语已,欢喜踊跃,心意快然,诸根圆满,
    即於佛前说伽陀曰:
    若归依於佛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於法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於僧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复说伽陀曰:
    诚心归命佛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佛心常忆念
    诚心归命法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法力常加持
    诚心归命僧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僧威常覆护
    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
   
    世尊印言:「如是!如是!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
    得天身。」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若佛陀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达磨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僧伽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又说偈言:
    佛法僧名若不知 彼人最下故不获 轮回宛转而久处 如迦尸花住虚空
   
    佛说是经已,诸 刍众天帝释等一切大众,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19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45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出耆 崛山,入
    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 崛山,遥见
    世尊,见已诣佛所,
    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
     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
    阿支罗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
    迦叶复问:「苦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耶?」
    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
     非他无自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
     作若受自受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
     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
     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
    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
    ,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无畏,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
    形寿作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 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
    ,颜色鲜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
    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於命终时
    ,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
    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
    ,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於命终时
    ,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
    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盘,汝等当往供养
    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受第一记。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0楼
引用    回帖
 32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