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234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00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者世尊,游罗阅只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
     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
   
    时王便给使数十余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 女大小,一日俱出城
    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遥见世尊相好威光巍巍无量,犹星中月,
    若日初出照于天下,与圣众俱,弟子菩萨前後围绕,往诣佛所稽首为礼
    ,心自念言:「人命难保,佛世难遇,经法难值,今遭大圣,犹病者得
    良医,身既贫贱,加属县官,羁役之患,恒不自从,国王严急,主给采
    花,常以早进,设失时节,或能见诛,日不再中,圣众难遇,亿世时有
    ,宁弃身命,以花上佛,并散圣众,因受经戒,听省深法无穷之慧,我
    於无数,为人所害,不可称载,未曾为法而惜身命,今供世尊三宝之业
    ,纵使见害,不堕苦痛,必生安处。」便以华散佛及圣众上,却自归命
    一心重礼,佛知其念发大道意,甚慈愍之,具为散讲大乘之法:六度无
    极四等四恩三脱菩萨时,诸采华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心解佛慧,至不
    退转,无所从生,佛即授决後当作佛,号曰妙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
    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其边人莫不怡悦,启受大
    法,供奉三宝。
   
    时采华夫供养受决,稽首佛足,还归家中,与家二亲妻子辞别:「我今命
    尽,为王见杀。」父母愕然,问何罪咎,诸子答曰:「为王所使,行采
    诸华,中遥见佛,以华贡上,王大严急,既违失时,复无有华,必见危
    命,故辞别耳。」二亲闻之,益以愁戚,当柰之何,发箧视之,满中好
    华,须曼杂香,香薰郁郁,远彻四面,父母告曰:「可以进王。」诸子
    ^^^^(注)
    答曰:「众人见之,必传至王,又复违时,恐不得安。」时王大瞠,见
    不时来,复散众华,遣边大臣,多将人兵,收取将来,则受王教,反缚
    入宫,罪当弃市,诸人不恐,面色不变,王怪问之:「汝等罪过,命在
    不测,缚来当杀,何故不惧,面色不改?」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
    成有败,我从无数劫,每以非法不惜身命,朝早采华,值遇世尊,以华
    供上,稽首归命,尔时以知,违令当死,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
    ,还视华箧,续满如故,皆是如来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
    故往诣佛,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叉手问佛:「有是意不?」佛言:「
    然王!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众华,以散上佛,意无想报
    ,以得受决,将来成佛,号曰妙华至真等正觉,用发大意受决之故,慈
    心之香华满箧器,莫不闻知。」王大欢喜,疾解众缚,悔过自责:「愚
    意不及系缚菩萨,惟原其罪。」佛言:「善哉善哉!能自改者,与无过
    同。」
   
    佛说如是,王及臣民,莫不悦豫,作礼而去。
   
    注 栗 此字作 木X木
    X
    爵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1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5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无 常 经( 三 启 经)

附:临 终 方 诀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译
  
   
    稽首归依无上士 常起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生死流 令得涅盘安隐处
    大舍防非忍无倦 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圆满 故号调御天人师
    稽首归依妙法藏 三四二五理圆明 七八能开四谛门 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 难化之徒使调顺 随机引导非强力
    稽首归依真圣众 八辈上人能离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 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 随佛一代弘真教 各称本缘行化已 灰身灭智寂无生
    稽首总敬三宝尊 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沈溺 咸令出离至菩提
   
    生者皆归死 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 无能免斯苦 
    假使妙高山 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 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 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 下至转轮王 七宝镇随身 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 须臾不暂停 还漂死海中 随缘受众苦
    循环三界内 犹如汲井轮 亦如蚕作茧 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 独觉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 何况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属 目观生死隔 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人 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 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 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 能灭诸烦恼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 刍:「有三种法,於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
     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 刍,此老病死
     ,於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
        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於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
        。是故应知,此老病死,於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
        是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於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
        ,及调伏事。」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事庄彩咸归坏 内身衰变亦同然 唯有胜法不灭亡 诸有智人应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仪丑恶极可厌 少年容貌暂时住 不久咸悉见枯嬴
    假使寿命满百年 终归不免无常逼 老病死苦常随逐 恒与众生作无利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 刍众、天龙药叉、捷闼婆、阿苏罗等,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 不行於善事 云何保形命 不见死来侵
    命根气欲尽 支节悉分离 众苦与死俱 此时徒叹恨
    两目俱?上 死刀随业下 意想并 惶 无能相救济
       ?字为左番右飞
    长喘连胸急 短气喉中乾 死生催伺命 亲属徒相守
    诸识皆昏昧 行入险城中 亲知咸弃舍 任彼绳牵去
    将至琰魔王 随业而受报 胜因生善道 恶业堕泥犁
    明眼无过慧 黑 不过痴 病不越怨家 大怖无过死
    有生皆必死 造罪苦切身 当勤策三业 恒修於福智
    眷属皆舍去 财货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 险道充粮食
    譬如路傍树 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鸟 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 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 是真归仗处 依经我略说 智者善应思
   
    天阿苏罗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昼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附:临终方诀
    若 刍、 刍尼,若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痛
    ,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
    念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肋
    著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
    ,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华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灯,於其坛内,
    悬一彩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了了分明,使发菩提心,
    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依。以归依
    故,必生十方诸佛刹土,与菩萨居,受微妙乐。
    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
    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
    量寿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
    为说法已,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菩
    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摩诃萨,愿哀愍我,拔
    济饶益,我今奉请为减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第二
    第三,亦如是说。
    既教请已,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与受三归,广大忏悔。忏悔毕
    已,复为病人,受菩萨戒。既受戒已,扶彼病人,北首而卧,面向西方
        ,开目闭目,谛想於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乃至十方诸佛,亦复如是
     。又为其说四谛因果,十二因缘,无明老死,苦空等观。
    若临命终,看病余人,但为称佛,声声莫绝,然称佛名,随病者心称其名
    号,勿称余佛,恐病者心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渐欲终,即见化佛及菩萨
    众,持妙香花,来迎行者。行者见时,便生欢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乱
    ,正见心生,如入禅定,寻即命终,心不退堕地狱傍生饿鬼之苦。乘前
    教法,犹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佛前。
    若在家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若命终後,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其随身
    受用之物,可分三分,为其亡者,将施佛陀达摩僧伽。由斯亡者业障转
    尽,获胜功德福利之益,不应与其死尸著好衣等将以送之。何以故?无
    利益故。
    若出家 刍、 刍尼、及求寂等,所有衣物,及非衣物,如诸律教,余同
    白衣。
    若送亡人,至其殡所,可安下风,置今侧卧,右肋著地,面向日光。於其
    上风,当敷高坐,种种庄严,请一 刍,能读经者,升於法座,为其亡
    者,读无常经,孝子止哀,勿复啼哭,及以余人,皆悉至心,为彼亡者
    ,烧香散花,供养高座,微妙经典,及散 刍,然後安坐,合掌恭敬,
    一心听经。 刍徐徐应为遍读,若闻经者,各各自观己身无常,不久磨
    灭,念离世间,入三摩地。读此经已,复更散花,烧香供养。又诸 刍
    ,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更咒净黄土,满三七
    遍,散亡者身,然後随意,或安 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
    土下。以此功德因缘力故,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庾多劫,十恶四重
    ,五无间业,谤大乘经,一切业报等障,一时消灭,於诸佛前,获大功
    德,起智断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进入初地,游历十方,供养诸佛
    ,听受正法,渐渐修集无边福慧,毕当证得无上菩提,转正法轮,度无
    央众,趣大圆寂,成最正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2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29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老 女 人 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 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堕舍罗,所止处名乐音,时有八百比丘菩萨万人俱。时有贫穷老
    女人来到佛所,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白佛言:「愿欲有所问。」佛言:
    「善哉当问!」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
    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
    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
    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言:「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老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病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死无
    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耳
    鼻口身心,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地水火风空,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诸法皆如是。譬如两木相揩,火出还烧木,木尽火便灭。」佛问老女人
    :「是火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女人言:「因缘合便得火,因缘离散
    火便灭。」佛言:「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法亦无所
    从来,去亦无所至;目见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二者俱空,无所有成,灭
    亦如是。」
    「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皮、有*、有人持桴打鼓,鼓便有声。是声亦空
    ;当来声亦空,过去声亦空;是声亦不从皮,亦不从*,亦不从桴从人手
    出,合会诸物乃成鼓声。声从空尽空,万物亦尔。本净无所有因作法,法
    亦无所有;譬如云起阴雾便雨,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
    作乃致此雨。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譬如画师先治壁板素,便和
    调诸彩自在所作,是画不从壁板素出,亦不从人手出,随意所作各各悉成
    。生死亦如是,各自随所作行。譬祸生泥犁,天上人间亦尔,有余是者不
    著著便有。」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
    解。」阿难政衣服,长跪白佛言:「是老女人何以智慧乃尔?闻佛言即开
    解?」佛告阿难:「是老女人者,是我前世发意学道时母也。」阿难问佛
    言:「是母何以贫穷困苦乃尔?」佛言:「往昔拘留秦佛时,我欲作沙门
    ,是母慈爱,不肯听我去,我忧愁不食一日;因是故五百世,来生世间辄
    贫穷。今寿尽当生阿弥陀佛国供养诸佛。却後六十八亿劫,当作佛号波犍
    ,其国名化华。作佛时人所有被服饮食,如仞利天上。其国中人民皆寿一
    劫。 注:* =左边是鼓的左半边,右边是「桑」。
    佛说是经已,老女人及阿难、诸菩萨比丘僧,诸鬼神龙天人阿须伦,皆大
    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老女人经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3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02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五百
      众菩萨。佛以晨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倍於常
      时。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年十四。时在浴室澡浴涂香
      著好衣。为佛眉间亳相之光。照七重楼上。东向见佛在门外住。容貌端正如
      星中有月。奇相众好金色从容诸根寂定。女大欢喜则自念言。今得见佛及众
      弟子。当以发意作菩萨行。愿令我得道如佛。魔见女发大意心为不乐。念言
      是女今兴大福及欲求佛。必过我界多度人民。今我当往坏其道意。魔便下化
      作女父形象被服。谓龙施言。今所念者大重。佛道难得亿百千劫勤劳不懈然
      後乃成。今世幸有佛。不如求罗汉。既要易得且俱度世泥洹无异。何为贪佛
      久负勤苦。汝是我女故语汝耳。龙施对曰。不如父言。罗汉与佛虽俱度世功
      德不同。佛智大度如十方空度人无极。罗汉智少若一时耳。何有高才乐於少者
      。魔复言。未曾闻女人得作转轮圣王。况乃欲得作佛。佛道长久不如求罗汉
      早取泥洹。龙施报言。我亦闻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帝释。不得作梵
      王。不得作佛。我当精进转此女身竟受作男子身。盖闻天下尊行菩萨道。亿
      劫不懈者後皆得作佛。魔见女意不转。益用愁毒更作急教言。作菩萨行者。
      当不贪於世间。不惜於寿命。今汝精进。能从楼上自投於地者。後可得佛。
      龙施念言。今我见佛乃自爱欲菩萨道。父有教以精进弃身可得佛道。我何惜
      此危脆之命。女即於栏边叉手向佛言。我今自归天中之天。以一切愍[注一
      ]念知我所求。请弃躯命不舍菩萨。以身施佛愿而散华。以便纵身自投楼下
      。於空中未及至地。女身则化成男子。时佛乃笑。五色光从口出。照一佛刹
      还从顶入。贤者阿难前跪问言。佛不妄笑愿闻其意。佛言。阿难。汝见此女
      自投空中化成男子不。对曰见。佛言。此女乃前世时以事万佛。後当供养恒
      沙如来。却至七亿六千万劫。当得作佛号名龙盛其寿一劫。般泥洹後经道兴
      盛半劫乃灭。时佛说法当度九十七亿万人。令得菩萨及罗汉道。是时人民饮
      食。当如第二忉利天上。於是龙施身住佛前。报父母言愿放舍我得作沙门。
      父母即听。诸家亲属合五百人。及八百天神。见女人龙施化成男子。皆发无
      上正真道意。魔王见众人求佛。更多忧愁不乐惭愧而归。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佛说龙施女经。
    [注一]愍,原字为上敏下心。
24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5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五 母 子 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
    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於山
    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
    ,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
    分一身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 行蠕动之类
    ,所经历善恶之道,皆悉知之,先世宿命,为五母子时,便坐自笑。
    其师问:「何等而笑?」
    沙弥答言:「无所笑也。」
    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
    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
          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
    自念一身而忧毒五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我与第一母
    作子时, 邻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生,其子出入行步,
    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泪
    下如雨,悲言念子;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
    我母见人乳儿,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我为第三
    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
    子在者,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念我
    ;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
    之,即念我子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
    子;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
    师,入山求道,得阿罗汉,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
    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
    愁毒言念我子。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
    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展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
    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自杀,
    是故笑耳。发念世间,凡人知不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
    死耳,凡人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
    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恶业无所畏难,死後当入泰
    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後悔无所复及,我厌世间勤苦,故
    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自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
    恐怖,今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
    自脱,反忧我所求,愿皆以得念世间人,展转相生,亦复
    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善恶,皆不
    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
    死会,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兴勤苦,
    为师说之。」
    已便飞去。
   
                 
      五 母 子 经  
                  吴优婆塞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禁。
    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弃家去作沙门,随师在山中,从师学法,
     精进不懈。年八岁,便得四通,一者眼能彻视;二者耳能彻听;三者能
     飞行变化;四者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坐思念,即见先世宿命所更,为
     五母作子,时即还自笑。

    师问言:「若何以笑?我是山间无倡乐歌舞,用何等故笑!」
    沙弥言:「我不敢笑,师自视我,一身有五母,皆为我昼夜啼哭感伤愁毒
         ,常言念子未曾忽忘,我自念一身忧毒五家,用是故笑耳,
         不敢笑师。我为第一母作子时,比邻有与我同时生者,我死
         後同日生者,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言我子在者,亦当出
         入行步如是,即愁忧感痛念我;复为第二母作子,生不久复
         死,我母见人有乳养子者,便感痛念我,愁忧啼哭我;复为
         第三母作子,不久复死,我母临饭泪出,念我言,子在者,
         当与我共饭,为那弃我死去,便愁忧念我;复为第四母作子
         ,不久复死,我同时等辈娉娶者,母即复念我言,子不死今
         亦当复娶妇,复啼哭愁感我;复为第五,今见在母作子,舍
         家学道,母日啼哭言,我亡子不知所在,饥寒生死,不复相
         见,慷忾悲痛念我。今五母共一会,各言亡子,相对啼哭,
         我念一人魂神,为五母作子,令五母啼哭念我,我用是故笑
         耳。世间人不知,有後世生,但言死耳,人作善自得其福,
         作恶自得其殃,人在世间,喜怒自恣,无所畏恶,後苦痛不
         可言,入恶道中,悔无所及,我厌世间故,去父母求道,我
         视地狱畜生饿鬼贫穷,代其恐怖,我得师恩,受佛经戒,今
         以度脱,我念是五母,不能得脱,反忧我故身,我所愿者皆
         已竟,世间人展转相忧哭无休止者,身但作土耳,魂神空去
         ,随其施行,不能自断拔其根株,便可得脱,但日秽恶是痴
         所为,我今不复与生死同伍,如人不种但当泥洹,泥洹快乐。」
    为师说是语,前作礼已,便飞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5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28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摩 邓 女 经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阿难持钵行乞食,食已阿难随水边而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去,阿难
    从女丐水,女即与水,女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女归告其母,母名
    摩邓,女於家委地卧而啼,母问女何为悲啼?
    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人,我於水边见一沙门从我丐水,我问何
        字名阿难,我得阿难乃嫁,母不得者我不嫁也。」
    母出行问阿难,阿难者承事佛,
    母已知还告女言:「阿难事佛道,不肯为汝作夫。」
    女啼不饮食言:「母能知蛊道。」
    母出请阿难归饭,女大喜。
    母语阿难:「我女欲为卿作妻。」
    阿难言:「我持戒不畜妻。」
    复言:「我女不得卿为夫者便自杀。」
    阿难言:「我师佛,不得与女人共交通。」
    母入语女:「阿难不肯为汝作夫,言其有经道者不得畜妇。」
    女对母啼言:「母道所在。」
    母言:「天下道,无有能过佛道及阿罗汉道。」
    摩邓女复言:「但为我闭门户,无令得出,暮自当为我作夫。」
    母闭门以蛊道缚阿难。至晡时,母为女布席卧处,女大喜自庄饭,阿难
     不肯前就卧处,母令中庭地出火,
    前牵阿难衣语阿难言:「汝不为我女作夫,我掷汝火中。」
    阿难自鄙为佛作沙门,今日反在是中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难。
     阿难还至佛所,
    白言:「我昨日行乞食,於水边见一女人,我从乞水,我还到佛所,明
        日有一女人名摩邓,请我欲得归饭我,出便牵我,欲持女与我
        作妻。我言:『我持佛戒不得畜妻。』」
    女见阿难得脱去,於家啼哭,
    母言:「其有事佛者我道不能胜,我本不语汝耶!」
    女啼不止,续念阿难。女明日自行求索阿难。复见阿难行乞食,随阿难
     背後,视阿难足,视阿难面,阿难惭而避之,女复随不止,阿难还归
     佛所,女守门,阿难不出,女啼而去。
    阿难前白佛:「摩邓女今日复随我。」 
    佛使追呼摩邓女见之。
    佛问:「汝追逐阿难,何等索?」
    女言:「我闻阿难无妇,我又无夫,我欲为阿难作妇也。」
    佛告女言:「阿难沙门无发,汝有发,汝宁能剃汝头发不?我使阿难为
          汝作夫。」 
    女言:「我能剃头发。」
    佛言:「归报汝母,剃头发来。」
    女归到母所言:「母不能为我致阿难,佛言:『剃汝头发来,我使阿难
            为汝作夫。』」
    母言:「子我生汝,护汝头发,汝何为欲为沙门作妇?国中有大豪富家
        ,我自能嫁汝与之。」
    女言:「我生死当为阿难作妇。」
    母言:「汝何为辱我种?」
    女言:「母爱我者,当随我心所喜。」
    母啼泣下刀剃女头发。
    女还到佛所言:「我已剃头发。」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
        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 、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
        有屎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妻者,但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
        有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女即自思念身中恶露,便自正心,即得阿罗汉道。
    佛知已得阿罗汉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难所。」
    女即惭而低头,长跪於佛前言:「实愚痴故逐阿难耳。今我心已开,如
                   冥中有灯火;如人乘船,船坏依岸;
    如盲人得扶;如老人持杖行。今佛与
    我道,令我心开。」
    如是诸比丘俱问佛:「是女人母作蛊道,何因缘是女得阿罗汉道?」
    佛告诸比丘:「汝欲闻知是女不?」
    诸比丘言:「我曹当受教。」
    佛言:「是摩邓女,先世时五百世为阿难作妇,五百世中常相敬相重相
        贪相爱,同於我经戒中得道,於今夫妻相见如兄弟,如是佛道
        何用不为?」
   
    佛说是经,诸比丘闻皆欢喜。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6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39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耶 只 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奈国,国中有婆罗门大富,姓名耶只,本事九十六种外道,以
     求福佑,闻人事佛,得富贵长寿安隐,度脱生死受福,不入三恶道中,
     不更勤苦。耶只自念:我不如舍置外道,当奉事佛。因诣佛所,以头面
     著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识知,窃闻佛道恢弘
    ,大慈普济,佛天上天下人中之尊,无不安隐者,我今欲舍置所事外道
    ,归命於佛,愿佛哀我,当受教诫。」
   
    佛言:「若今所言大善,熟自思之,而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
   
    耶只白佛言:「今以我所事非真故,归命於佛,当哀愍我曹去浊秽之行,
    受佛清净决言,若审尔者大善。」
   
    耶只便前受五戒: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 ;四者不两舌恶口妄
     言绮语;五不饮酒。三自归已,起绕佛三匝,持斋七日而去。自是之後
     ,行到他国,见人杀生射猎,盗人财物,耶只便欲随之;见好色女人,
     心意贪之;见人是不是,便论道之;见人饮酒醉乱,便欲追之;心不安
     定,更欲悔之。自念:我不能事是佛法,终当还佛五戒。
   
    即诣佛所,叩头白佛言:「我前从佛受五戒,多所禁害,不得从我本意,
     今自思欲罢,不能事佛,佛法尊重,非我所能奉事,当可得还五戒不?
    於佛意当可尔不?」
   
    佛默然不应,言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击耶只头破之;复有
    鬼神,解脱其衣;复有鬼神,以铁 就口中,移取其舌;有 女鬼神,
    以刀深割其阴;有鬼神,洋铜沃其口中,前後左右,皆诸鬼神,竞来分
    裂其肉。如是耶只,眼目臭 ,面如土色,自然之火烧其身,求生不得
    ,求死不得,鬼神持之甚急。
   
    佛见之如是哀愍念之,因问耶只:「汝今者当云何?」
   
    耶只口噤不能复语,但举手自搏,从佛求哀,佛便放威神,鬼神皆怖而走
     ,耶只便得稣息,更起叩头,前白佛言:「我心中有是五贼,牵我入恶
     罪中,出是恶言 今受其罪,自我所为违负佛言,愿佛哀我。」
   
    佛言:「自汝心口所为,当咎阿谁?」
   
    耶只白佛言:「从今日以往,当自改更奉持五戒,岁三斋月六斋,烧香然
     灯,供事三尊,身人意不敢复犯。」
   
    佛言:「如是大善,自若眼目所见,身体所更,自作自得,作善得善,心
    念不善得不善,佛者法中之师,教人去恶为善,後长得度脱,诸天及人
    民,愚痴者,皆使智慧,不更勤苦,从今已往,改更修善,莫得听心意
    所为,误人之本。」
   
    佛说经已,耶只心意开解,即得须陀洹道,欢喜而去。耶只归家,即饬舍
    中大小,皆诣佛所受五戒,岁三斋月六斋,耶只便舍家,剃头发被袈裟
    ,从佛作沙门,遂得阿罗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7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52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呵 雕 阿 那 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时在舍卫国只陀恒,呵雕阿那 将五百优婆塞,至舍利弗所,作礼
     已却坐,舍利弗为说经,大欢喜而退,复至佛所,以头面著地,叉手绕
     佛三匝却坐。佛问呵雕阿那 :「若有何功德,教化五百弟子随从汝?
     」呵雕阿那 即长跪叉手言:「我常奉行佛所说四事,何等为四?一者
     布施於人;二者说善说;三者瞻视同学给足有无;四者同学者财共不计
     。」佛言:「善哉善哉!已过去佛,无有过是四事;未来佛亦无有过是
     四事;今现在佛亦无有过是四事。」佛为呵雕阿那 说经已,各大欢喜
    而退。
   
    呵雕阿那 还归入舍呼诸人客奴婢坐著前,好为说经开解,语生死善恶之
     道;复上殿呼诸持藏人诸伎女著前,为说经戒,皆大欢喜;後上後殿,
    为诸夫人妇女,说经戒已讫,还至正殿,斋戒床上,端坐定意,便得等
    心。第一天上四王请诸天皆会坐,共称誉呵雕阿那 功德,四天王中尊
    王下至呵雕阿那 舍,称誉呵雕阿那 功德,呵雕阿那 时得等心,不
    答天王。佛边有一比丘,至呵雕阿那 舍,呵雕阿那 起迎比丘前坐,
    比丘说言:「佛坐中常相称誉功德。」呵雕阿那 问比丘言:「佛称誉
    我时,边有白衣无?」比丘言:「无有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等嫌疑
    那?」呵雕阿那 言:「佛语至诚,恐白衣不信者,便当堕泥犁中;正
    使信佛语者,便复来承事我,布施我,我不喜烦扰於人,以是故问耳。
    」比丘辞去。呵雕阿那 言:「想朝来未食,且留饮食。」便行澡水,
    下饭食讫。比丘还白佛言:「属至呵雕阿那 舍,道说言佛坐中大相称
    誉,呵雕阿那 因问我言:『佛称誉我时,边有白衣无?』我言:『无
    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嫌疑?』呵雕阿那 言:『佛称誉我,实至诚不
    妄,白衣不信佛语者,便当堕泥犁中;正使信者,便复来承事我,我不
    喜烦扰他人,以是故问耳。』」佛言:「善哉善哉!我不常为汝曹说呵
    雕阿那 有七事,今复益一事为八事。何等为八事?一者不求不欲令人
    知;二者信不欲令人知;三者自羞不欲令人知;四者自惭不欲令人知;
    五者精进不欲令人知;六者自观不欲令人知;七者得禅不欲令人知;八
    者黠慧不欲令人知;所以不欲令人者,不欲烦扰於人,故不欲令人知。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皆大欢喜,起前为佛作礼。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8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08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越 难 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
     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
     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难有一子名曰 檀,亦
     复悭贪,难後寿尽还生其国中,为盲乞妇作子,其夫言:「汝身有重病
     ,今复怀躯,我贫穷无以衣食,汝便自去。」妇受教出门外,未远得大
     聚粪,便止其中,至九月生一子,两目复盲,其母行乞食养之,至年七
     岁,其母言:「我养汝大久,且自行拄杖,取食器行乞,当自悲言:「
    世间贫者最为苦恼,今我薄命生贫家,两目复盲无所见,复人所轻易,
    今有乞我少所饮食,愈我饥者,譬如天雨,渴者得饮。」儿闻母说如是
    ,便行家家乞丐,复到 檀家,其子适到,时守门者适小出,盲儿径入
    前到中庭,如母教说之,时 檀在高观上闻其语,大怒呼守门者问之:
    「谁内此盲乞儿者?」门监大恐怖,即牵盲儿扑於门外,伤其头面,复
    折右臂,壤其食器饭散其地,身体大痛,儿呼悲啼,其母闻之,即走到
    儿所言:「何等弊人娆我子者,我子尚小,两目复盲,有何等过,乃取
    如是,何壹感天。」儿对母言:「我到此门中乞,有高声人,呼多力人
    ,牵扑伤我,身体大痛如是,今且死不久。」时门上有守神,便谓之言
    :「汝得是痛,尚为小耳,其大在後,汝坐前世有财不布施故,得勤苦
    ,世间富贵无有常,富贵而不布施,如无有财等也,死更苦痛乃愁悔当
    复何益?」时观者甚众多,各各自语,其声远闻,佛时从念道觉,与诸
    比丘入城分卫,佛问阿难:「是何等声?匆匆乃如是。」阿难便白佛,
    说盲子母本事已,便叉手白佛:「愿哀矜到此儿所。」佛默然不应,分
    卫还饭已,便往视之,见盲儿创痛,以手摩其头,目便即开,折伤处即
    愈,因自识宿命。佛问:「汝是前世长者字难不?」对言:「是也。」
    佛告阿难:「人居世间甚 苦愚痴,一世父子不相识知。」
   
    尔时佛说经,解散其义,
     人求子索财 於此二事中 甚忧勤苦痛 他人而得果 有身不能保 
     何况子与财 譬如夏月暑 息止树下凉 须臾当复去 世间无有常 
   
    阿难白佛:「此儿命尽当趣何道?」佛言:「当入大泥犁中一宿。」
   
    佛说是经时,八万余人皆弃三垢得法眼,诸弟子皆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
29楼
引用    回帖
蔷薇子爵

初级会员

贴子 67

精华 0

积分 34

信用 0

竞猜 0

魅力 0

威望 0

现金 444 CZB

银行 0 CZB

黄金 0

比特币 0

注册时间 2008-02-10

发表于:2008-02-10 03:02:19   |  只看该作者   |  转账至  蔷薇子爵

佛 说 梵 摩 难 国 王 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梵摩难,常供养佛及众僧,每得斋日,王辄宿饬群臣严驾
    ,王便导从数千人到佛所,五体投地,稽首佛足,佛每为诸天人民说经
    法,王辄欢喜恭敬听经,王宫内亦奉事三尊,清净斋戒。
   
    王有太子,名均邻儒,至心精进,觉世非常,无生不死者,不贪时荣,白
    王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我今乞欲随佛作沙门。」王即听之。
   
    均邻儒便辞王到佛所,乞为比丘,佛便以手摩其头,发堕袈裟自然著身。
   
    均邻儒奉持重戒,精进勤修,昼夜不倦,三月日便得罗汉道。
   
    王时不知其已得道,见其勤苦,饭食 蔬,每往供养,异於众僧,其心不
     同,辄谓之言:「我国中珍琦七宝,饭食甘肴,无所不有,汝何故正当
    乐为沙门乎?」
   
    佛知王用恩爱故,佛便语均邻儒:「起现威神。」
   
    均邻儒即承佛教,头面著地,为佛作礼,轻举上住空中,飞行变化,分身
    散体,出入无间毕已,头面著佛足。
   
    王见其道德乃尔,便悲喜交集,五体投地,为均邻儒作礼。
   
    佛时令均邻儒为王说苦空非常四谛之要,王於是意解,即得须陀洹道。
   
    佛语阿难:「比丘有四事,受人施饮食美味衣服,善恶不得有逆:
    一者欲福布施家;
    二者不欲逆施者意;
    三者或年老、或身体有病;
    四者恐人行道勤苦。
    夫欲饭食美,当存念重戒,一切众生皆我亲属,但展转久远
    ,各更生死,不识其本耳。譬如人身体,有疮及病者,服药
    趣令其愈,不得贪著。夫欲施者,皆当平心不问大小。」
   
    佛於是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众僧饭皆悉平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30楼
引用    回帖
 32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