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水墨——如果爱有来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总是在这寂静的夜里无眠, 轻轻推开窗, 望着天空中那一弯新月, 突然间感觉到时光流水、岁月无情,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我嫁到这王府居然已整整七载,从碧玉年华的少女变成深闺少妇。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聚少离多。 你身为王爷,肩负天下大任,常年征战沙场驻守边防, 即使偶尔回京月余,也要时时进宫商讨国事。 人人都道羡慕我,嫁了你这样一个位高权重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 可是,繁华过后,又有谁能够体谅我的苦处。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孤独的夜里,每每惊醒,才发现泪水沾湿了枕畔。 没有人能给我只言片语的安慰,更没有人能为我分担。 寻出你写的书信,一封封开始翻看。 你说想我的时候就给我写信,把想对我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写给我看。 可是,你知不知道,每次读者你信的时候,我会更加想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我们初识在阳春三月的街头。我那时才刚刚行过及笈礼,耐不住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丫鬟偷偷溜出去玩。熙熙攘攘的闹市,我和丫鬟被挤散,眼看天色渐渐变暗,徘徊在街巷的我依然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是没有丝毫办法,只好坐在陌生的街巷里默默哭泣,期盼着被家里快快寻到。 路过的行人不多,大都对我视而不见。天色隐约暗下来,我心里越发的着急。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只见一少年郎策马从我身侧翩然而过。我期待的心又开始绝望,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心说下次一定要主动些寻求帮助。我才刚刚这样想,只见那骑马少年又转身回来,至我身边时勒马。我略略打量,是个十六七岁的华服少年。皮肤微黑,身材颀长,一脸正气,倒不像个坏人。之后,你曾经打趣我,没有人会在脸上刻着“坏人”两字。 你听我报出地址,当下便颇有深意的看我一眼:“原来你是相府的家眷啊。我正好要去丞相府拜会相爷。”我坐在你的身后,轻轻扯着你的披风,这是我第一次骑马,心里微微有些紧张。你看出我的不安,便与我随意聊些家常,偶尔问几个问题,我通通都对答如流,你不禁有些吃惊,夸我颇有些见地。我心里微微骄傲,那当然,我有这个世界上最有学问的老师。 回到家自然是被父亲狠狠骂了一顿,斥责我以后再不许偷溜出去。我托丫鬟打听你的身份,却真真将我吓了一跳,你竟是当今圣上的胞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端王爷。 从这之后,你常来相府与父亲商讨国事。偶尔,我们也会不经意碰面,不过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再交谈过。总觉得我们不过是点头之交的陌生人,你有你的锦绣前程,我也有我的企盼。哪料得,年后,你竟然向我家下了聘礼要迎娶我做你的王妃。 任我和父亲如何哭闹,结果都没有改变,我还是嫁到王府,成为你的妻子。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虽然成为你的妻子, 可我还是常常会想起那个才高八斗温文儒雅的人,他是我的老师。 我十二岁时,他来到家里,成为我的老师。 他教了我整整四年,直到我哭着告诉父亲我不想嫁给你要嫁给他时,父亲一怒之下把他赶出相府。 他是我心里最深处那甜蜜而又辛酸的回忆。 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 他是家道中落的落魄书生,上京赶考却并未高中。 纵使他胸怀大志但为了温饱也只能去丞相家做西席。 他并不屑于做我的老师,我却被他身上的傲气所折服,虚心向他求学讨教,他也渐渐不再抗拒,对我温和起来。 他并不像寻常人家的老师,只教小姐一些用得着的东西。 我们经常像朋友一样,探讨天下,探讨人生。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白日里就和老师在书房里读诗学画。我喜欢读诗,更喜欢那些诗词背后的悲欢离合,总是缠着老师给我细细讲述,他拗不过我,只好根据那些诗词所给的意境,给我编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有的欢喜有的悲伤。我不喜欢画画,就坐在那里让老师为我画一幅幅的水墨丹青。夜里,我们携伴月下吹箫,累了就品一壶香茗,坐在月下的石桌上弹琴下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世事难料,在一次偷偷出府时,我无意识结识了端王爷。他对我一见倾心,便借着与父亲商讨国事常常到相府,虽然我们并不常常见面,但他对我的一切却都了若指掌。聪明的父亲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提议将我许配给他。 九月初九,良辰吉日。我穿着大红嫁衣,凤冠霞帔,风风光光地从相府嫁到了王府。 一路上,道喜声恭贺声不断,大家都祝福我们喜结良缘,百年好合。他们都羡慕我,嫁了一个如此好的良人。 可是没有人知道,从上轿开始,大红盖头下的新娘就一直流泪,直到坐在王府的喜床。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府的生活并没有我想像中那么难过。端王爷是个很不错的丈夫,虽不像老师那般温柔体贴。但我们毕竟年纪相当,他个性开朗豪爽、风趣幽默,我们也很是能聊到一起,常常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开始谈古论今。他和老师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如果是老师是一盏香茗,那端王爷一定是一杯烈酒。 端王爷命人在后花园里给我搭了一架秋千,我经常喜欢去那里玩。虽说已嫁为人妇,可毕竟还是只有十六岁的少女,王爷自己也是个十分孩子气的人,和他在一起成天打打闹闹,少了爹娘的管束,我更是觉得自己变得好玩好动了。 我坐在秋千上,让丫鬟在后面推我,然后荡得高高的,会有种飞上天的感觉。就这样荡起落下,又一次荡高时我随意往墙外一看,竟然看到了老师。他看见我发现了他,有些尴尬地低下头。我从秋千上下来,丫鬟小声告诉我,她发现老师几乎每天都在这堵墙外的巷子里徘徊。 我从小门走出巷子,老师依然站在那里发呆。见我走近,他有些迟疑,想要离开却有有些舍不得。我只是望着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半晌,还是他先开口:“我,我要走了,准备去江南,早就听说那里风景很美,我想趁着还年轻去游历一番。走之前再来看看你,看你过得还不错,也就能放心离开了。”我抬起头,再深深地看他最后一眼,轻轻对他说:“老师,珍重。”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傍晚,端王爷一回王府,就立刻寻我。他每日总要从外面给我带一两样小玩意哄我开心,一回到府里就急着拿给我献宝。今日他却盯着我猛瞧:“眼睛怎么红红的,哭了啊?”“没有啊,可能是下午吹了风。”“哦,是不是在府里待闷了,过几日我带你去郊外骑马。” 本以为他不过是随便一说,我也没往心里去。今日一早,他起床之后发现外面阳关明媚,立刻兴冲冲地跑回房,直说就今日出去玩。长这么大,我真没有出过几次门,即使出去也是跟着母亲和女眷们上寺院里参佛,很少到大街上玩,唯一的一次也没得尽兴就被人群挤散。今日一听他要带我出去,心里顿时美滋滋的,更是充满了期待。 我俩共乘一骑来到西郊,这几日,正好赶上杏花开,风一吹,满头都是飘落下来的花瓣,真是美丽。我们就这样坐在马上,轻轻地在草地上溜达,很是宁静惬意。午后,我们又找了一艘画舫去游湖。坐在船上,望着两岸穿梭而过的景色。我想,这辈子就这样吧,不要强求不属于我的幸福,这样子也很好。 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我和他过了将近一年快乐悠闲的日子。平日里只要他有时间,总会带我到这里那里游玩,教我骑马射箭。偶尔午夜梦回,我还是会忍不住想起老师,但只要看看睡在我旁边那张年轻明朗的脸,我又会感到一丝丝知足。不管怎么样,我现在过得很幸福,端王爷对我很好,我也有了属于我们的孩子。 就在孩子快要出生的时候,邻国进犯,举国上下乱做一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他还是皇室子孙,更是应该首当其冲。年轻的皇上对自幼熟读兵书的胞弟端王爷委以重任,封他为护国大将军并率二十万大军到边境应战。 他临行的前一夜,我拽着他的衣角哭了整整一晚。我快要生了,他却不能留在我的身边。他是要上战场去啊,古来征战几人还,更何况,这次的敌人很强大,他才刚满十八,什么经验都没有,我不敢张嘴,生怕自己说出什么不吉利的话。可我又有很多话想要对他说,怕以后再没有机会。 天亮了,他穿好盔甲。我从身后抱着他,千言万语化成唯一的一句:“我等你,你一定要回来。”他扭过头嘿嘿一笑:“恩,在家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回来。”说完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这场仗打得异常艰难,我国丝毫没有准备打得十分被动,而敌国却为这次侵略准备了十年之久。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端王爷才把敌人打出去。虽然把他们打出去,虽然我们胜了,可敌军依旧虎视眈眈驻扎在不远处,随时可能反击,我军依旧是不能大意,随时得准备再战。 每日,我都临江远眺,等待着他归来。等了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整整三年,他一直呆在边境,没有回来过一次,只是每月派亲信给我送一次信。我从亲信那里也知道他受了不少小伤,信里他从来不提这些,只是和我说说军队里的趣事,说说他对我和女儿的想念。他总是抱怨,孩子从出生还一直没有见过父亲呢,他总是保证,等到打完这场仗,他第一时间就回来看我。 寂寞深闺,柔情一寸愁千缕。 他快要回来了,我每日里更是抑制不住地想念他,三年来他给我写的信已经整整一大木箱,我很宝贝这些信,就放在床底,每夜里都要拿出来翻看。这几日更是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一翻,这些信反反复复看过太多次,我都已经能倒背如流,可每次看着他刚劲有力的字体,字里行间的关切和温柔,心里就隐隐地温暖起来,似乎等待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入了冬,我很少让孩子在院子里玩,那天阳光很好,太阳晒得暖暖的,耐不住女儿的央求,吃过午饭我就和丫鬟看着她在院子里和小兔兔捉迷藏。忽然间感觉身后站了一个人,我转过身,竟有些不敢置信,原来是端回来了。我傻傻地看着他,三年不见,他又长高了许多,略微瘦了一点黑了一点,看上去更加精壮了。唯一不变的就是他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他笑道:“呵,你第一次见我时就这么盯着我傻看。怎么,又不认识我了?” 我赶紧低下头,他用力把我抱到怀里,一边擦着我的眼泪一边说:“我答应过你要回来的。”女儿呆呆地望着他,望着这个抱着娘的陌生人。他快步走到女儿面前,把她抱起来,嘿嘿傻笑:“哈,她长得可真像我。”女儿先是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然后嘴一瘪,哇地大哭起来。我赶紧把她抱到怀里,拍着她的背安慰道:“别怕别怕,是爹啊,宝宝不是总问爹吗?这就是爹啊。” 别看女儿爱哭,胆子却是很大,不一会儿就和他混熟,再也不怕他了,骑在他头上耀武扬威地撒野。晚上,我们一家三口总算吃了一顿团圆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端在京里呆了不到十来天就得回边境。那边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军队也随时处于备战状态。他这也是偷偷溜回来的,回来后还被他皇兄好生训了一顿,说他部分轻重缓急。 才回来几天就要走,我心里自然是舍不得。刚刚和他亲昵起来的女儿一听爹还要离开,咧着嘴就开始大哭,他费了好大的功夫才给哄好。夜里,我心里堵得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搂着我,轻声说:“对不起,不能时时伴在你身边。但只要有时间,我一定赶回来看你和孩子,嗯?”我还能说什么呢?只盼着战争快快结束,他能永远呆在我们身边,再不要离开。 第二日,又看着他穿上战衣,奔赴战场。还是同上次那样,抱着他,告诉他:“等你回来。”他轻吻我额头:“嗯,在家等我,好好照顾自己。” 十几天后,收到他的信,心里还奇怪着呢,这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就写信了呢。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句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端,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为你做再多我都值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端走了后又过了三个月,前几日他在信上说,过几天可能要回来。还差人送回来一匹刚出生不久的小白马,说是送给女儿的。这几日,每天下午我都陪着女儿去看她的小白马。 刚从马房出来,还来不及喝一杯热茶。丫鬟便急急忙忙跑进来:“小姐,有你的信。”丫鬟是从小跟着我的,看她脸上这怪异的表情,我有所顿悟,拆开信一看,果然是老师写的。这么多年,我都快要忘记了。 信上说他在江南认识了一个女子,虽然并不是他所爱,但他现在已经二十六,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龄。他准备和这个女子成亲了,特写信告诉我一声,让我别再替他挂念。信的最后写了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生再续前缘。” 我想起他最后讲给我的那个故事,那个才子佳人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那简直就是我们的翻版。突然间,我不再怪他当初没有带我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端虽然不是什么恶人,但他显赫的身份让他习惯了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所以,我们根本就走不了,逃不掉,与其在躲躲藏藏中挣扎感受被寻到的绝望还不如索性坦然去接受,结果只有一种,老师替我选了一条最有利于我的路,那样的话,我受到的伤害最小。 这么多年,我终于释然了,我有什么不满足呢。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这么爱我的男人,一个和我携手度过今生,另一个预约了我的来世。 原来,我才是最幸福的人。今生来世,都有人疼我爱我。 |
